台灣(台員)名稱的確立:


 


台灣,原本是住在一鯤身 (今台南安平) 希拉亞平埔族原始部落的名稱


原來的音是 Taian Tayovan.


明天啟四年五月(西元1624),一群「白面紅鬚、鷹鼻貓眼」的 「紅毛番」-


荷蘭人佔據了這個他們聽起來叫做「台窩灣」的島嶼 (明鄭改稱平安鎮)


(台灣通史)的作者連雅堂說:「台灣固無史也,荷人啟之、鄭氏作之、清代營之、開物成務,以立我丕基,其功偉矣!」今天的台南安平一帶,正式荷蘭人和漢人最早經營台灣的地方,與外界的接觸也最為頻繁,「台員」或「台灣」一詞因著這一段開發史上的契機,時日既久,逐漸假借而成為全島的代名詞。


 


荷軍登岸後,在安平建城堡,取名(奧倫治)後改名(熱藍遮) 就是現在的安平古堡,經過三百年的沖積,這沙洲早已與本島連成一片只剩下一道由糯米、糖漿、蚵殼灰黏著紅磚的古牆。


 


荷蘭人入據台灣之後,西班牙人接著也來了,台灣形成割據的局面,台南附近是荷蘭人,東北海岸有西班牙人,他們曾佔領淡水、基隆、蛤仔難(宜蘭)一帶,據北台前後達十六年之久,雲林一帶是顏思齊、鄭芝龍等漢人;原住民則散居各處。


 


荷蘭人是以公司企業的型態代理荷蘭王室來殖民台灣,這政權的全名叫做「全荷蘭特設東印度公司」,東方的根據地設在巴達維亞(雅加達)。公司憑藉三種力量,統治了台灣三十八年:軍事、宗教和組織。


 


他們從安平開始對原住民或攻伐,或傳教或辦學,並利用他們作為生產工具。


 


他們知道漢人另有信仰,除了支配他們從事農耕外,並不向漢人傳教。


台灣不但是一個美麗的寶島,也是極富饒的地方!有此先天條件,加上荷蘭人的企業化經營,十七世紀中期的台灣已像是小而靈活的精濟體。


 


荷蘭人治台三十八年,把台灣脫離中國歷史的軌道,形同加入了西方體系,鄭成功收復台灣後,設置郡縣,撫綏土著,大興教化,並改進稼穡技術,在經濟方面採取「寓兵於農」的屯墾政策,使同來的人在台灣土地生根,滋長了定居台灣的意志,這也使漢人在台灣拓展成功的主要基礎。


 


成功卒,子經繼立,克紹父志,整軍經武,戮力稼穡,發展海外貿易,並立文廟置學校,台人得以競習文教,普知禮樂。台灣因此百藝振興,市肆繁華,不啻海外樂土儼然一新天地」。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爺 的頭像
    老爺

    ph44882002的部落格

    老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