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王菩薩有因地時的地藏菩薩 ( 據地藏本願經 ) ,與史跡上的地藏菩薩 ( 據:宋高僧傳、神僧傳、九華山誌 ) 參左文。


 


因地時的地藏菩薩,梵名為「乞叉底蘗婆」,譯華言作「地藏」,或譯作「妙憧、特地、無邊心」等。地藏菩薩大願有云:「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,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。」此即是菩薩行願。所以菩薩觀見一切眾生沈淪六道生死海中,受無量苦惱於心不忍,仍現種種形,說種種法,拔除眾生無量苦惱。」 ( 故事多,故以略記。 )


 


史跡上的地藏菩薩,菩薩姓金,名喬覺,生於唐武后 ( 則天皇帝 ) 萬歲通天元年,歲次丙申 ( 公元六九六年 ) 農曆七月三十日 ,為新羅王國 ( 現今南韓漢城 ) 之王子。幼時性淡泊,及長好學,嗜讀儒教六書 ( 詩、書、易、禮、樂、春秋 ) 、佛教三藏 ( 經藏、律藏、論藏 ) 諸經典、道教老子道德經及三清法要 ( 道教書 ) 無所不讀。


 


唐玄宗開元七年己未歲 ( 公元七一九年 ) ,看破一切而出家。因王子喜愛靜修,遂決志探覓幽山,終在我國安徽省青陽縣九子山 ( 九華山 ) 石巖苦修。一日靜坐入襌,突被毒螫咬傷,王子依然無動於衷,危坐如故。俄頃一美婦饋藥曰:「小兒無知瀆犯尊顏,妾願出新泉,以補過失。」言訖不見,不一剎那,巖壁間潺潺流出泉水 ( 現今九華山有名的東巖龍女泉 ) ,經此之後王子就免外出汲水之勞。


 


唐肅宗至德元年丙申歲 ( 公元七五六年 ) ,名士諸葛節率領村老,共作登山之樂。于九子山石巖中發現王子閉目趺坐,旁立斷足古鼎 ( 古器也,三足兩耳 ) ,裝著少白米攪拌白土粉。不久王子出定,將米土煮食,食完又默默靜坐。村老們見後異常感動,乃發心為王子建一座襌宇,並不斷供養米糧。


 


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歲 ( 公元七八○年 ) ,邵守張巖敬仰王子崇高之道,利生之德。遷移舊寺匾,上奏德宗敕建寺院,道場至此方始臻于莊嚴。時新羅國佛教僧眾聞風而至者有數百人,漸漸僧多粥少,糧食無法維持。王子仍自食野草,以補糧食之不足。深受王子德化之僧眾,看王子克己利人之精神,卻異口同聲:「願請法食資養慧命,不以物食而延生命。」顯然個個不以生命為重,一心學法,以求正果,在當?佛教界中,皆讚譽他們為南方枯槁眾。


 


德宗貞元十年甲戌歲 ( 公元七九四年 ) 夏季,一日召集僧眾於大殿告別,時衹見群鳥悲鳴,巖石隕落,天空全變色矣!王子卻安祥結跏趺坐示寂,時王子享壽九十九歲。


 


圓寂後肉身安在石函中,經過三年,徒眾開 ? 石函,發覺肉身無絲毫損壞,顏貌如生無異,於是舁肉身迎入神光嶺寶塔。一路上只聞骨節搖動,猶如金銷鳴撼聲音,經云:「菩薩鉤銷百骸咳矣!」由此可以證知為真正地藏菩薩應世無疑!同時禮拜恭敬金地藏菩薩真像,所得利益皆如地藏經所載無異,更為明確顯證。


 


因此千數百年來,佛教信徒不辭數千里遙遠,而樂發心前往九子山聖地朝拜者,絡繹不絕。尤其是 七月三十日 ,地藏菩薩聖誕之期九華山聖地 ( 天寶年間李太白登山,因見山峰秀麗,故將九子山,更?為九華山 ) ,數十里範圍內遍佈了男女老幼佛教弟子,可見菩薩結緣之廣,感心之深云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爺 的頭像
    老爺

    ph44882002的部落格

    老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